四十不惑,上汽大眾“溫故”而“知新”
作者:
AO記者 鄭劼
2024-12-13 07:27
12月10日晚間,初冬的上海籠罩在細雨之中,但在位于嘉定安亭的上汽大眾綜合辦公園區,一場絢爛的煙花秀卻點亮了這個寒夜。當晚,上汽大眾以一場以“共出眾 啟新篇”為主題的慶典,慶祝和紀念在華發展40周年。
“上汽大眾的40年,書寫了跨國公司與中國市場雙向奔赴、互利共贏的佳話。站在四十周年的新起點,上汽和大眾再次續約,將不斷拓寬彼此合作的廣度和深度,共同支持上汽大眾的發展,助力合資企業在電動化、智能化領域‘二次創業’。”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曉秋在慶典上如是說。
大眾汽車集團管理董事會主席奧博穆則“表白”道:中國是大眾汽車集團的第二故鄉。秉持“在中國,為中國”戰略,上汽大眾無懼挑戰,制定了明確的戰略規劃——到2030年,上汽大眾將推出18款新車型,其中有15款將專為中國市場開發。
回望40年,中國汽車工業與全球融合的樣本
在慶典外場,上汽大眾用展覽的方式回顧了在華40年發展之路。
作為中國最早的轎車合資企業,上汽大眾成立于1984年10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簽訂的合資合同,時任德國總理和中國領導人的親自揮鏟奠基,為上汽大眾此后40年在華發展埋下了伏筆。
同為中國第一批合資企業,北京吉普已經成為了北京奔馳的工廠,廣州標致也賣給了廣汽本田,目前“幸存”且能夠茁壯成長的,上汽大眾還是“獨一份”。從這個層面來看,上汽大眾儼然成為了完整觀察中國汽車工業如何與全球深度融合的最佳樣本。
上汽大眾是中國汽車產業合資合作商業模式的重要發起者,其開創性的50:50股比,以及股東雙方“共同出資、共同經營、共負盈虧、共擔風險”的合資模式,為整個中國汽車合資產業的發展奠定了結構基礎。
作為上汽大眾引進中國市場的第一款車型,“走遍天下都不怕”的桑塔納轎車為中國用戶帶來了“轎車啟蒙”,持續熱銷幾十年。得益于桑塔納的基石作用,大眾品牌的帕薩特、Polo、朗逸、途觀、凌渡、途昂、ID.,斯柯達品牌的明銳、速派、柯迪亞克,奧迪品牌的A7L、Q6、Q5 e-tron,一系列明星車型連續推出,不僅幫助上汽大眾完成了國內市場累計產銷2800萬輛的里程碑式成績,創造了燃油A、B級市場銷冠、合資電動銷冠等一系列榮譽,同時也承載了中國汽車用戶幾代人的集體記憶。
40年來,上汽大眾持續踐行供應鏈本土化,推動了中國汽車現代化產業鏈的建立與發展。以“桑塔納基金”“桑塔納共同體”為開源,上汽大眾開辟了整車企業與零部件企業互助成長的道路,為中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生態鏈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土壤。據悉,目前在上汽大眾的供應商體系中,有近90%的企業位列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榜。福耀玻璃、延鋒、德賽西威、揚州亞普、寧波華翔、寧波均勝……當年中德雙方共同培育的這些高質量的零部件企業,如今都已經成為了中國汽車零部件體系的核心。
在接軌國際的過程中,上汽大眾還引入了德國大眾現代化的企業管理制度,在人才引進、培養體系上做出了由0到1的表率。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上汽大眾建設學徒培訓中心,聘請德國專家進行技術培訓,還定期安排中方管理和技術人員去德國實地學習和培訓。這些制度的引進,不僅有效提升了上汽大眾自身的運營效率和市場競爭力,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了先進的管理范式。
可以說,40年間,上汽大眾參與并見證了中國現代汽車工業體系從無到有、由弱到強,并逐漸與全球接軌、站上世界舞臺的全過程。
迎接新挑戰,在合資2.0時代“二次創業”
在2016年至2019年的巔峰時期,上汽大眾年銷量曾連續突破200萬輛。但在合資40年的當下,國內汽車市場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逐月走高,傳統燃油車生存環境遭遇空前挑戰;自主品牌異軍突起,合資品牌市場份額被不斷蠶食——以上種種,都為這家合資元老帶來了前所未有的壓力。
“上汽大眾壓力非常大,我們整個團隊要如履薄冰、分秒必爭地去爭取市場。”上汽大眾總經理陶海龍在今年履新后不久就曾這樣對媒體表態。在陶海龍看來,“上汽大眾絕不做急功近利的事情,出牌不能自亂陣腳”,面對現在的市場競爭,上汽大眾的轉型是必要的,但是這個過程必須堅持正規軍的打法、體系性的打法。
為了迎接新時代下的新挑戰,兩周前,上汽集團與大眾集團在上海簽署延長合資協議,將上汽大眾的合資期延長至2040年,超過半個世紀的戰略協同,體現了中德雙方對40年并肩作戰成果的充分認可。與此同時,上汽與大眾再次申明,將進一步深化戰略合作,以先進技術為重點,共同賦能合資企業,開啟新合資2.0時代。
陶海龍介紹,在股東雙方資源與技術的共同支持下,上汽大眾全新的戰略藍圖正徐徐展開。在接下來的上汽大眾合資合作中,新能源汽車將是重要戰略方向。未來2到3年,上汽大眾將集中推出多款基于全新混動平臺以及純電動平臺的產品。
具體來看,2026年將成為正式的反擊節點,基于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CMP平臺開發的兩款緊湊級電動汽車將首次投入市場,3款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兩款增程版車型也將陸續進入電動出行領域。
除了新能源攻勢外,在燃油車賽道上,上汽大眾還將保持更新,在2025年初,繼途觀L Pro、帕薩特Pro后,產品力全面升級的途昂Pro也將煥新上市。
此外,奧迪全新豪華電動品牌AUDI的首款車型,也將在2025年推向市場。AUDI品牌車型將基于奧迪與上汽集團聯合開發的智能數字平臺打造,該平臺專為中型和中大型智能網聯純電動車型設計,更好地滿足中國消費者對豪華出行的多樣化需求,專屬生產基地落戶安亭。
無一例外的是,“它們都將搭載高效安全的新三電系統以及城市NOA功能;全新設計的交互界面,將會提供煥然一新的互動體驗;包括AI大語言模型也將助力智能座艙,為用戶提供更加自然、直觀、個性化的使用體驗。”陶海龍稱。
記者手記:
就如王曉秋所言,上汽大眾用40年時間描繪了跨國公司與中國市場雙向奔赴、互利共贏的佳話,實現了中德兩國經濟、技術、文化等各個領域全方位的交流融合。站在合作續簽、藍圖新啟的重要節點,背靠上汽與大眾兩大汽車集團的上汽大眾,正“40年少,再出發”。
乘聯會最新零售數據顯示,今年11月,上汽大眾銷量完成12.3萬輛,以5.9%的同比增幅逆勢完成了合資罕見的同比正增長。這不僅是上汽大眾近年來戰略調整的最新成績單,更是送給上汽大眾40歲生日的最合時宜的賀禮——面對極富挑戰性的市場,“四十不惑”的上汽大眾,正在著力書寫“美美與共”的合資2.0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