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油電對立到油電融合,換電困局誰來打破?
作者:
AO記者 張靜
2025-04-08 16:40
近日,寧德時代與中國石化在京簽署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共同建設覆蓋全國的換電生態網絡,目標是在今年年內建設不少于500座換電站,并將長期拓展至10000座換電站。
回看過去一年,我國換電站保有量才剛剛突破4000座。據EVCIPA(中國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公布的統計數據顯示,截至2025年2月,廣東省作為我國擁有換電站最多的省份,其換電站也僅有555座。
也就是說,寧德時代與中石化此次合作的目標,是要在首年內“拿下”一座省級的換電站規模,約占全國的1/8;同時也意味著,伴隨雙方“萬站新基建”的全面啟動,我國換電生態體系化構建也將進入一個全新階段。
能源設施低碳轉型標桿案例
其實,電動車換電已經是一項十分成熟的技術了,其技術起源可以追溯到1981年,并早在2007年就被以色列Better Place公司聯合雷諾推向了市場,實現商業化。
這一商業項目還曾吸引到通用電氣、摩根士丹利等知名公司的青睞,共累計獲得8.5億美元風險投資,估值一度高達22.5億美元。但由于建設運營成本過高,加之換電車型銷量慘淡,大概運營了八年時間,這家公司就走向了破產清算。
再看國內情況,就算是換電站規模在全國范圍內占比超50%、累計服務次數超過7000萬次的蔚來,也不得不通過不斷地吸納融資、擴大合作伙伴范圍,來維持換電服務的可持續發展。
可見,無論是當初的Better Place,還是如今的蔚來,標準化、規?;殉蔀閾Q電網絡建設的主要限制因素。那么,在智駕已經開始全民普及的2025年,換電網絡建設困局,誰來打破?
去年年底,寧德時代舉辦了一場換電生態大會,標志著這家連續多年排名全球動力電池使用量第一的龍頭企業,迎來了換電業務的煥新出發。一同亮相的還有近百家合作伙伴,其中,包括6家車企和10款新車型。
然而,這還只是藍圖的一角,更大規模的產業匯聚和資本力量還在后面。2025年3月18日,寧德時代與蔚來在福建寧德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目標是打造全球規模最大、技術最領先的乘用車換電服務網絡,此舉直接讓后者當日股價上漲8.95%。
兩周后,伴隨中石化的加入,寧德時代的換電生態徹底打通了以電池銀行模式為主的上游,聯合車企開發底盤換電技術的中游,整合充電、零售和保險等場景的下游,通過規?;目焖僭鲩L,構建起全鏈條換電閉環生態。
雙向賦能帶來的三重共振
翻看中石化2024年度報告,其充換電站的保有量已經邁過萬座大關,相較于2023年同期的約6000座充電站規模,增速接近翻番,既展現了中石化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也讓人們領略到3萬座加油站帶來的無限想象空間。
憑借寧德時代標準化換電技術解決方案,無疑會將中石化的這些資源“點石成金”,再基于中石化獨一無二的網絡資源,雙方定能破解新能源基建“技術可行但場景不足”的產業痛點,從而實現基建資源與技術方案的互補共振。
此外,依托寧德時代的換電生態體系,中石化全渠道3億用戶還可以無縫接入到電動出行的生態當中。這不僅能進一步釋放新能源汽車的市場潛力,與此同時,換電站帶來的高頻服務流量,還能反向強化加油站的能源集成交付平臺價值。最終,通過能源服務與用戶運營的生態共振,實現用戶資產的交叉轉化。
基于雙方戰略合作,一方面,寧德時代通過綁定中石化遍布全國的超級渠道,可加速構建電池資產運營閉環;另一方面,中石化借助寧德時代的先進換電技術,可推動終端能源結構向低碳化轉型。
這種“技術入網”與“網絡帶電”的互嵌式轉型,為傳統能源設施的迭代升級提供了一條輕量化的改造路徑,具有深遠的戰略意義和廣泛的應用前景。簡單來說,雙方合作不僅降低了新建換電站的土地資源和基建成本,還縮短了建設周期,成為傳統能源設施低碳轉型的標桿案例,實現了商業邏輯與產業轉型的模式共振。
只有寧德時代才能做到
無論是換電技術還是網絡建設,放眼全球與國內,都能很明顯地看出,要想構建真正意義上的換電生態,就注定少不了巨頭的主導與推動。
據SNE Research數據顯示:在動力電池領域,寧德時代不僅是全球“八連冠”,其2024年全球市占率更是高達37.9%,領先第二名超20個百分點,累計裝車超1700萬輛;在儲能領域,寧德時代的出貨量也同樣連續4年全球第一,2024年全球市占率高達36.5%,領先第二名23.3個百分點,全球應用多達超1700個項目。
還記得在去年換電生態大會上,寧德時代公布的近百家合作伙伴,涵蓋汽車企業、金融公司、交易平臺、服務網絡與行業機構等,也只有寧德時代這樣的行業巨頭,才會具備如此強大的行業號召力。尤其是有了中石化的加入,不僅擴充了寧德時代的換電朋友圈,還將進一步撬動能源服務模式的生態重構與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