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系豪華雙雄的中國宣言
作者:
AO記者 李琳
2025-03-26 17:50
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2025年年會上,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與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同臺發聲,“與中國市場共生共進”成為兩位掌門人共同談及的話題。
“2024年,我們提出了與中國伙伴一起在中國加碼投資140億元的計劃,也正在展開非常激動人心的技術和產品的攻勢,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在中國的研發投入。”康林松直言。
“我們與中國發展同頻共振,和中國創新共生共進,隨著中國經濟的繁榮而蓬勃向上。對我們而言,‘家在中國’不只是在這里設廠或是銷售汽車,更是與中國結伴同行、共創未來。”齊普策不甘示弱地表態。
研發本土化升級
中國是奔馳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2024年,奔馳在中國市場交付量達到71.4萬輛,占奔馳總體銷量超1/3。中國市場的重要性,被奔馳反復提及。康林松就曾多次強調:“中國是奔馳的第二故鄉。”
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
奔馳在中國已經擁有除德國之外覆蓋領域最全面的研發團隊。過去10年,奔馳攜手合作伙伴在華投資超過1000億元。康林松表示:”(中國)是一個非常富有創新性和競爭力的環境。在中國,我們形成了‘京滬創新雙擎’的研發布局,中國研發正越來越深入地融入奔馳的全球研發網絡中。”
2024年,奔馳的140億元研發資金大部分投入新平臺、新車型和供應鏈、研發等方面。奔馳研發投入取得的第一個成果,是將在今年4月上海車展亮相的全新純電長軸距CLA,該車將搭載奔馳自研的MB.OS系統,以及端到端“無圖”L2++全場景高階智駕。未來三年,奔馳將有7款專屬車型在中國市場推出,覆蓋不同的細分市場和驅動形式。
中國同樣是寶馬集團全球最大單一市場,2024年,寶馬在中國市場交付新車71.45萬輛,同比下滑13.4%,即便如此,寶馬仍以年度銷量第一的成績守住了中國豪華車市場桂冠。
2024年,寶馬研發投入達 91 億歐元,創歷史新高,同比增長17.1%,這些資金主要流向電動化、智能化、自動駕駛三大領域,以及新世代車型的生產體系建設。
在中國市場,寶馬已經建立了四大研發創新基地和三個軟件公司,中國市場在寶馬全球創新版圖中的戰略地位日益凸顯。
寶馬集團董事長齊普策
齊普策認為,中國是全球創新的引擎,寶馬集團深耕中國,以科技創新為核心,共同探索互利共贏的發展機遇。 他提到:“我們在中國擁有德國以外最大的產業布局。自2010年以來,寶馬在沈陽生產基地已累計投入約1160億元人民幣,這也是寶馬在德國之外規模最大的投資。我們在中國還建立了德國以外最龐大的研發隊伍——超過3000名研發人員。”
人工智能也成為寶馬在中國布局的關鍵領域之一。寶馬已在中國成功部署了超過200項AI應用,既體現在產品端如語音識別等,也貫穿于從研發到生產、采購到質量管控等業務全流程。
根據規劃,到2027年,寶馬集團將在全球推出40余款新車,首批新世代國產測試車已在沈陽下線,2026年新世代車型將在中國開始量產。此外,搭載駕控超級大腦的BMW 新世代駕趣概念車將于4月在上海車展首發亮相。
牽手中國伙伴
對于BBA而言,中國不僅是全球最大的單一市場,更是電動化轉型與技術創新的核心引擎。奔馳與寶馬的本土化戰略已從傳統的產能布局,深化為與本土科技力量共建生態圈的多維度滲透。
康林松透露,奔馳在中國的科技生態系統發展當中已經獲取了很多靈感,而且通過與中國合作伙伴或者是世界其他地方科技合作伙伴一起合作的方式,拓展到世界各地。與中國的科技圈合作是在中國開展業務的必選項,在戰略上也具有高度的必要性,也是接下來我們在中國進一步發展業務的重要方向之一。
以即將發布的全新純電長軸距CLA為例,它所搭載的L2++高階智駕就是由中國團隊主導,并根據中國實際駕駛場景和駕駛風格做了調校,可實現從車位到車位、端到端的智駕能力。
目前,奔馳已經將寧德時代、Momenta納入核心供應商體系,前者提供定制化電池方案,后者貢獻高階智駕算法,還在深化與騰訊、火山引擎、高德地圖、思必馳等中國領先科技企業合作,并攜手清華大學推動可持續交通領域研究。
康林松表示:“我們所有的研發中心彼此緊密協同。我們對在中國的研發工作沒有任何限制,任何在中國的創新和研發成果都有可能被推廣到其他市場。”
寶馬在智能化、電動化轉型過程中,同樣選擇了選擇與中國本土供應商深度綁定。目前,寶馬在中國擁有460家本土供應商。以寧德時代為例,早在2012年,寶馬集團就成為寧德時代的第一個汽車客戶。如今雙方攜手推進大圓柱電池量產,并將其應用于新推出的“新世代”車型。
“我們與寧德時代、億緯鋰能兩家中國電池制造商建立了深度合作,它們不僅是我們在中國的伙伴,更與我們在全球范圍內合作。”齊普策說,寶馬集團珍視這種高度專業化、高效務實且以增長為導向的合作關系,開放合作正是未來的成功之道。
據齊普策介紹,為支持“新世代”車型在歐洲的生產,寧德時代已在匈牙利投資建廠。“我們應當持續以開放、積極的態度,接納并促進來自中國以及全球其他地區的外部投資。”
對于不斷加劇的全球貿易保護主義,康林松與齊普策都表達了堅決反對的態度。康林松表示:“中國和歐洲之間經貿相互依存度高。和其他歐洲汽車公司一樣,我們受益于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同時,汽車行業也成為外商對華投資最大的領域之一。今年是歐盟和中國建交50周年,梅賽德斯-奔馳始終堅定地致力于中德經貿合作。”
齊普策認為,歐盟委員會對中國制造的電動汽車征收反補貼稅并不合理,這一做法不但無助于提升競爭力,也影響了市場運行。他表示:“我們的行業本質是全球化的,所有環節都相互關聯。我們應當全力消除壁壘,而非增設壁壘。”他強調,保護主義沒有出路,只會帶來滿盤皆輸。
伴隨著技術共創、產業鏈協同及文化融合,兩家德系巨頭在華本土化戰略正在不斷深化,從研發到生產再到生態圈的建設,奔馳與寶馬正在重新定義跨國車企全球化的競爭規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