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車企同日官宣,智駕賽道進入生死時速
作者:
AO記者 李琳
2025-03-24 17:51
近日,奇瑞、極氪、廣汽三家車企在同一天扎堆發布智能駕駛戰略,分別推出獵鷹智駕、千里浩瀚智駕、星靈智行三大系統。智駕一日三發,不僅標志著高階智能駕駛技術從高端選配邁向全民標配的新時代,更意味著技術迭代與智駕下探已經成為車企爭奪市場話語權的重要方式。
奇瑞:智駕下探到6萬元市場
作為自主品牌三強之一的奇瑞汽車,2024年在營收、銷量、出口、新能源四大板塊實現了歷史性突破,特別是新能源汽車銷量開始爆發,實現了232.7%的同比增長。在此基礎上,2024年年底,奇瑞控股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提出:“奇瑞的智能化也不客氣了。”如何不客氣?在3月18日的這場智能化戰略發布會,奇瑞給出了具象化的答案。
奇瑞的智能化戰略布局與比亞迪、吉利呈現出趨同性——共同錨定智駕平權化競爭。
奇瑞的智能化方案被命名為“獵鷹智駕”。獵鷹智駕分為三大系列,獵鷹500主打端到端大模型行泊一體智駕系統,支持高速NOA、城市記憶領航、記憶泊車等高階功能;獵鷹700在前者的基礎上算力大幅提升,支持高速NOA、城市NOA、代客泊車及車位到車位的全場景無縫融合;獵鷹900采用VLA+世界模型新一代智駕系統,具備L3級自動駕駛能力。
從車型上來看,奇瑞小螞蟻智駕版首次將智駕平權的極限下探至6萬元級,刷新行業智駕價位下限。據介紹,該車型將搭載包括自動泊車、遙控泊車、高速NOA領航等在內的23項智能駕駛功能。
風云A9將配備獵鷹智駕700,搭載27個智駕傳感器,采用一段式端到端大模型,實現城市NOA、高速NOA、300+個智能泊車場景全覆蓋,開啟混動體驗新時代;2025款星紀元ET全系標配獵鷹智駕700,擁有30顆高性能傳感器,采用雙DRIVE ORIN芯片,迅速打入端到端智駕第一梯隊;iCAR V23搭載獵鷹智駕500,配備22顆傳感器構建全方位感知網絡,提供高速NOA領航、自動泊車等全場景功能,確保高速順、泊車準、城市穩,帶來順暢穩定的智能駕駛體驗。與此同時,現場展示的TIGGO 9將搭載獵鷹智駕500,支持高速NOA、城市記憶NOA等高階輔助駕駛功能,讓傳統燃油用戶也能輕松享受智能出行。
到2025年底,奇瑞將有30余款車型搭載獵鷹智駕,覆蓋奇瑞全品牌全系車型,涵蓋燃油、混動、增程、純電全動力形式,并在全球市場同步推進,加速實現“全民、全球、全能源、全場景”平權的智能化戰略目標。
極氪:全系預埋頂級硬件
今年3月初,吉利控股集團發布了自研智駕方案“千里浩瀚智駕”,統一了吉利各品牌智駕方案,并按H1、H3、H5、H7和H9分層級搭載到不同車型上,其中,H7和H9是最高階的兩套方案,同時極氪作為吉利旗下的高端新能源品牌,也肩負起了首發先進技術的責任。
極氪在智駕產品開發方面,選擇了全系預埋頂級智駕硬件。極氪千里浩瀚智駕所有在售車型,不僅全部標配頂級的雙 NVIDIA DRIVE AGX Orin-X 芯片,該芯片算力高達508TOPS,同時還標配有激光雷達的智駕解決方案。
在3月18日的發布會上,極氪千里浩瀚智駕正式發布三大核心科技成果:行業首創、全球首發G-AES通用障礙物連續自動避讓功能,行業首個滿血版車位到車位,以及面向未來的L3級智能駕駛技術架構。
極氪的G-AES最高反應速度可達130km/h,完全滿足高速場景。憑借更強的識別能力,小至三角警示牌、錐桶,大至亂入的牦牛、刮倒的樹木,所有寬度超過40cm,高度超過60cm的異形障礙物,均可識別、避讓。
極氪智駕大模型已完成“端到端Plus技術架構”的重大升級。首先,端到端Plus從兩段式進化為一段式端到端,將感知、預測、決策和規劃的全過程打包為一個整體,最大限度地模擬、還原人類優秀駕駛員的駕駛方式。其次,MLM多模態大語言模型率先上車應用,通過融合傳感器系統方案,獲得全維度、多模態的認知輸入,擁有了更強大的復雜場景處理能力,不僅讓智駕系統看得懂,還能聽得懂、讀得懂。其獨創的數字先覺網絡,可從人駕或智駕模式中積累時空記憶,提煉長期智駕經驗,做到超視距的提前預判,賦能極氪端到端Plus提升11%的通行效率,減少15%以上的事故風險。
極氪千里浩瀚智駕基于H7和H9兩套智駕方案,帶來滿血版車位到車位和L3級智能駕駛技術架構,實現極致安全的全場景高階智駕體驗。作為極氪千里浩瀚智駕的核心科技成果,行業首個滿血版車位到車位功能,打通了日常出行的所有智駕節點,更實現了“全國都能去,有位就能停,第一次就能用,不多走一步路”的全場景覆蓋。H9方案正在提前布局L3級智能駕駛,從機械架構、數字架構、大模型架構等多方面,進行系統性開發,帶來了一套完整的解決方案——極氪L3級智能駕駛技術架構。
廣汽:L3、L4雙線作戰
3月18日,廣汽昊鉑HL開啟預售,同時,廣汽集團宣布廣汽智能科技品牌ADiGO智駕互聯生態系統迭代升級至6.0版本,并正式賦予中文名為“星靈智行”,ADiGO PILOT智駕系統升級為ADiGO GSD(GAC Self-Driving)。
根據規劃2025年年內,廣汽集團將啟動國內首款L3自動駕駛車型量產上市銷售及業內首款L4自動駕駛前裝量產車型下線交付;2026年年初,廣汽將成為國內首家穩步推進L4自動駕駛產品規模化運營的車企。
廣汽集團三大自主品牌將被賦予不同的使命。昊鉑定位為智駕引領者,旗下全系產品已標配高階智駕,新推出產品將全系標配城區NDA(導航駕駛輔助系統)。傳祺、埃安定位為智駕普及者,旗下全系產品均搭載智駕和自動泊車,主流車型全部搭載高階智駕。
發布會上,廣汽集團宣布,將在今年第四季度量產并上市銷售全國首款L3自動駕駛乘用車。2026年廣汽將加快量產上市節奏,推出更多的L3自動駕駛產品。
在L4無人駕駛領域,廣汽集團和滴滴自動駕駛合作的具備全球化適配能力的業內首款L4無人駕駛前裝量產車型將在今年內下線交付,2026年初,廣汽將成為國內首家前裝量產L4無人駕駛產品規模化運營的車企,并與滴滴自動駕駛合作構建“AI+智造+運營”L4商業生態閉環。
寫在最后
奇瑞、極氪、廣汽的“智駕三連發”,不僅是一場技術秀,更是一份產業宣言:智駕之于車企的重要性,已從“加分項”上升為“生存資格證”。比亞迪、奇瑞等將高階智駕下放至10萬元甚至6萬元以下市場,“買智駕送車”成為新常態。
需要注意的是,盡管車企都在宣稱“端到端”,但實際體驗參差不齊。部分企業依賴供應商方案,缺乏自主迭代能力,可能導致功能“紙上談兵”。對于車企來說,智駕研發投入巨大,比亞迪計劃投入千億推進智能化,理想年耗10億美元用于算力集群,華為智駕研發占比超70%。然而,消費者付費意愿下降,企業面臨“高投入、低回報”的盈利困境。
在這樣的背景下,車企們必須重新審視自身的發展戰略。一方面,要加大自主研發力度,突破技術瓶頸,真正實現智駕功能的落地與優化;另一方面,需探索新的商業模式,提升盈利空間。智駕不僅是技術的較量,更是企業綜合實力與市場洞察力的比拼。只有那些能夠在技術、成本、用戶體驗之間找到平衡的車企,才能在智駕戰國時代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