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汽再造廣汽,革了哪的命?
作者:
AO記者 張靜
2024-11-29 21:39
可曾記得,2017年工信部在《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規劃》中提出的“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20%”的目標?眼下,還沒有到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就已經連續3個月超過50%。
“中國式”發展速度總是出乎所有人的意料,歡欣鼓舞的同時,也在深深刺痛著行業主體。畢竟在2017年時,絕大多數車企還都是按照20%的目標來規劃產品結構的,一下子達到50%,勢必會與超前市場需求形成代溝、反差與沖擊,車企改革迫在眉睫。
尤其是進入2024年,兩大深刻變化對廣汽集團觸動最大:一是市場結構的變化,以往都是純電為主、插電和增程為輔,但如今后兩者的增長速度已經遠遠高于前者了,意味著汽車集團要對技術路線和產品結構進行適時調整;二是競爭主體的變化,過去合資品牌占據主導地位,也是利潤大戶,但如今自主品牌占比已超60%,且有繼續擴大的趨勢,意味著汽車集團的工作重心和管理模式也要進行適時調整。
“我們無法改變風,但可以改變帆,通過調整帆的角度,來適應新的航程。”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一針見血地指出,既然無法改變外部環境,那就改變自身,廣汽不能等,要下定決心開始行動。
馮興亞:讓聽到炮火的人來決策
應改革而生,因改革而強,廣汽發展史就是一部改革史。馮興亞表示,“面對挑戰,廣汽要吃改革飯、走改革路,改革是助推廣汽發展的主旋律。”
從“雙百改革”到“埃安混改”,再到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轉型,曾歷經多次兼并重組與轉型升級的廣汽集團,每一次大刀闊斧改革后,都會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并始終保持機制體制走在前列、科技創新走在前列、轉型升級走在前列。
自2024年4季度起,廣汽集團再次開啟了一段“自我變革”的新征程。10月25日,發布管理模式和組織機構改革公告;11月2日,集團總部搬遷至番禺汽車城;11月15日,廣州車展趁熱打鐵,發布三年“番禺行動”,通過四大改革舉措和五大保障再造“新廣汽”,目標是到2027年實現自主品牌銷量200萬輛,占集團總銷量60%以上。
其中,有關集團總部搬遷的消息眾說紛紜,甚至有傳是因交不起房租,這種說法毫無根據。首先,位于廣州CBD的廣汽中心是廣汽自有物業,無需繳納任何租金。其次,總部搬遷后,廣汽中心會留作他用,將其打造為廣汽金融中心。
不要小瞧廣汽金融板塊實力,不僅涵蓋多個領域,而且業務能力十分強大。例如,廣汽匯理專注于個人消費者貸款,眾誠保險則面向消費者提供車輛保險服務,同時還有廣汽財務和廣汽資本等;另與法國農業銀行共同成立的廣汽租賃,用于滿足消費者租賃服務需求,而租賃市場極有可能會成為未來新的增長點。
當然,總部搬遷也并非換個工作地點那沒簡單,其核心在于提升廣汽“研產供銷”一體化能力、加強資源協同、精簡組織架構、壓縮編制和部門、優化人員配置及合并職能等,以實現生產效率的最大化和綜合成本的最低化,從而提升產品綜合競爭力、改善邊際收益及提高盈利能力,這些才是廣汽集團總部搬遷的主要出發點。
番禺作為廣汽自主品牌的發源地和聚集地,同時也是廣汽發展壯大的關鍵之所,匯聚了廣汽傳祺、廣汽埃安、廣汽研究院、零部件產業基地和廣汽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產業園,自主品牌員工就高達3萬余人,三年“番禺行動”也由此得名,彰顯了廣汽將自主品牌作為集團戰略核心全力推進的決心。
“讓聽到炮火的人來決策,是我們從市區CBD搬到番禺汽車城的主要原因。”在馮興亞看來,廣汽改革應發揮“頭雁效應”,干部是“火車頭”,火車跑得快要靠車頭帶,“廣汽人事改革概括為三點:事業選人、組織管人、業績留人,這是我們在干部體制改革方面的基本指導思想。”
過去,廣汽通過率先實施職業經理人改革和員工持股,成功孵化了如祺出行、巨灣技研和星河智聯等獨角獸企業。特別是如祺出行,已于今年7月在港交所上市,實現了科技、產業與資本的良性互動與發展。
下一步,廣汽還將推進集團層面的二次混改,建設更具市場化屬性的汽車集團。與此同時,作為廣東省唯一的職業經理人改革試點單位,廣汽董事會、經營層及投資企業領導班子的產生,也均有明確的程序和流程,確保有機、有規律地運作。
“全行業變化,對所有車企都提出了調整管理模式和發展戰略的重要課題。廣汽從不缺改革之決心,更不缺改革之經驗,未來三年,我們會為大家呈現一個全新的廣汽。”馮興亞如是說道。
四大改革舉措,有何側重?
為實現三年“番禺行動”目標,廣汽集團積極部署四大改革舉措:一是品牌引領,二是產品為王,三是科技領先,四是國際市場拓展。
在品牌引領上,將重塑自主品牌品牌特色。具體是要把廣汽傳祺打造成主流、大氣和高品質的首選,把埃安品牌打造成先進、新潮和高品質的代表,把昊鉑拼皮啊打造成科技、豪華和高品位的代名詞。
在產品為王上,為迎合新能源車市產品結構和競爭主體變化,廣汽自主品牌將在未來三年推出22款全新車型,全面覆蓋純電、增程和插混。其中,埃安和昊鉑品牌主力車型將全系搭載廣汽增程技術。其中,2025年將成為廣汽集團自主品牌產品大年,預計上市7款全新車型,包含多款PHEV和REEV車型,全面滿足消費者的多元化駕駛需求。
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已連續4個月超過50%,盡管保持高速增長,但主要增長動力已由純電轉向插混和增程車型。今年10月,插混和增程車型銷量增速分別提升至107.7%和55.2%,遠超純電車型36.7%增速。基于此,廣汽集團在今年廣州車展上推出的5款全新新能源車型,首次覆蓋純電、增程和插混三大能源結構。
在科技領先上,將以第三代星靈電子電氣架構EEA3.0為基石,快速推出基于生成式AI的端到端智能駕駛技術和行業領先的端云一體大模型多模態交互系統。2025年,保持產品智駕體驗和智駕技術國內領先;2027年,進入全球智駕第一陣營。
在國際市場拓展上,廣汽馬來西亞工廠和泰國工廠已于今年建成投產,產品也已銷售至全球近70個國家和地區,國際化進程步入整車出口與當地生產并行的全新階段。預計到2027年,廣汽將進入全球100個國家和地區,挑戰出口銷量50萬輛目標。
三大全新部門,用意何在?
據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10月,自主品牌累計市場份額為60%,這意味著自主品牌對汽車集團未來發展貢獻度將日益提升。為推動自主品牌做大做強,廣汽集團宣布對其實施組織機構改革。
馮興亞指出,三年“番禺行動”是廣汽集團基于中國汽車市場宏觀環境變化和自身經營狀況所作出的全面規劃。為確保四大改革舉措順利落地,廣汽集團同步構建五大保障:一體化組織保障、產品開發流程保障、市場化體制保障、高水平人才保障和充裕的資金保障。
“一體化組織保障”要求廣汽集團總部從戰略管控轉變為經營管控,實施自主品牌一體化運營,實現自主品牌研產供銷統一調度,推動資源向一線集中,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提升管理效率,確保靈敏應對激烈變化的市場環境。
目前,這部分工作已經進入實施階段,以總部搬遷和和下沉一線為起點,即在集團總部從市區搬至番禺的同時,靠前指揮、統一作戰,成立3個全新部門:產品本部、財務本部和采購本部。
“產品開發流程保障”是指導入IPD集成產品開發流程,為更好地把握市場趨勢、洞察用戶需求,廣汽集團專門成立了700多人的產品本部,旨在暢通從產品定義、開發到上市的全流程,打造爆款車型。
在新的管理模式下,自主品牌每一款車型從研發階段就會結合產品定位去制定市場目標,讓產品開發更加市場化。“以前,市場和技術是兩個輪子,轉得不協調,現在產品本部完全由消費者需求決定,是廣汽集團此次改革的重點所在。”馮興亞如是說。
如果說抓成本的關鍵在財務,那么采購就是最能發揮資源協同效應的地方。“為什么廣汽埃安上半年增長受阻,就是因為他們90%的PHEV和REEV做不了,只能做純電動。”馮興亞表示,為實現資源最大化共享,廣汽集團對采購領域進行了重大調整,成立了統一的采購本部,這意味著未來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都能在統一平臺上根據不同消費者需求打造自己的產品,覆蓋EV、PHEV和REEV全領域。
“產品、財務與采購,這三個方面的改革共同構成了廣汽轉型的核心。自2025年1月1日起,各職能部門將根據實際情況進行合并或分設,在確保廣汽埃安和廣汽傳祺相對獨立運營的同時,最大化地合并機構、精簡流程,以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馮興亞補充道。
看得出來,三大全新部門的成立是為了整合廣汽自主品牌產品、研發、制造、采購和營銷等業務,并提級至總部直接運營,全方位加強對自主品牌的經營管控力度,通過提升不同部門、不同子公司之間的協同效率,來降低溝通成本、提高對汽車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
吳堅:讓廣汽插上科技的翅膀
“廣汽一直以科技創新作為主要驅動力,低碳、零碳是我們的終極目標。”廣汽研究院院長吳堅表示,在未來三年“番禺行動”中,廣汽會持續加大對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的科技賦能,讓其插上科技的翅膀,讓消費者體驗到更好的產品。
首先,在電池領域持續深耕。除量產了行業領先的彈匣電池、超級快充和夸克電驅技術外,廣汽全固態電池將于2026年實現小批量裝車搭載、2028年實現大批量裝車搭載;同時也在為第三代電池研發做全面準備工作,其能量密度比固態電池還要高。
可以說,在電動化上半場,廣汽基本上完成了新能源汽車的全產業鏈布局,是少數擁有電池生產和研發的整車企業之一,這為其品質競爭和成本競爭打下堅實基礎,確保未來品質可控與成本保證。
基于對新能源路線的前瞻思考,廣汽率先于2009年就開始了在新能源領域的布局。2014年上市國內首款增程車型,2015年上市插電混動車型,2017年大手筆地投資超450億元打造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智聯汽車產業園。
隨后,廣汽又接連創建了因湃電池、銳湃電驅和智能網聯測試基地,并率先打造了純電專屬平臺和全球新能源汽車唯一“燈塔工廠”——廣汽埃安智能生態工廠,實現核心三電科技全棧自研自產,現已形成了超千億元規模的完整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這才讓廣汽有了“深蹲起跳”與“穿越周期”的韌勁。
其次,在智能網聯領域,主要聚焦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兩大方面。智能座艙方面,廣汽自主開發的車云一體化集中計算電子電氣架構“星靈架構”,已在業內率先量產;廣汽自主打造的能夠聚合多種AI大模型的基礎平臺,將率先落地廣汽智能語音交互場景,讓消費者充分體驗到AI技術在傳統車型上的應用。
智能駕駛方面,廣汽已掌握從L2-L4級的技術研發和應用能力,具備城市智駕功能批量搭載上車能力。依托自動駕駛技術、Robotaxi、Robobus和飛行汽車的研發和運營成果,廣汽將在2026年實現無圖純視覺智駕系統裝車搭載;將在2027年選擇粵港澳大灣區2-3座城市打造城際立體出行樣板;同時加快推進自動駕駛、人工智能、數據平臺和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智能化生態構建。
其實早在2016年,廣汽就率先于自主品牌推出了L2級自動駕駛車輛;2024年,廣汽埃安接連推出4款高階智駕車型,率先將高階智駕和大模型技術普及到了15萬元級。其中,L2++已實現量產搭載,L3成為全國首批準入試點,L4落地如祺出行示范運營。未來,廣汽傳祺還將與華為開展深入合作,推出全新的中高級SUV、MPV和轎車三大系列車型,全部搭載華為高階智駕技術。
為了解決消費者補能痛點,廣汽集團還構建了業內獨具特色的從礦到樁、再到電池回收利用的全產業鏈能源生態。迄今為止,廣汽能源互聯互通公共充電終端已達80萬個,預計將在2025年建成的充電終端累計數量躍居車企第一。
截至目前,廣汽已累計自主研發投入超500億元,有效專利申請20855件,其中,發明專利占比超42%,授權專利12459件,國外專利申請500余件。按照“番禺行動”規劃,未來三年,廣汽集團在研發和產業化方面至少還要投入500億元確保目標實現。
黃永強:邊向新轉型,邊煥新品牌
“除快速導入有競爭力的產品外,我們也要苦煉內功,提升效率、降低成本,進一步提升應對市場的速度。一方面,堅持向新能源轉型;另一方面,實現品牌煥新,把廣汽傳祺打造成為主流、大氣與高品質的首選。”廣汽傳祺總經理黃永強如是說道。
基于此,廣汽傳祺在廣州車展上完成了新平臺與新產品的雙線發布。新平臺方面,發布EV+新能源平臺:增程、插混雙模式,同一款車擁有增程和插混兩種技術模式;自研、合作雙驅動,既有廣汽自研的AI智能座艙、端到端無圖智駕技術,也有華為乾崑智駕、鴻蒙座艙科技;駕乘、安全雙兼顧,搭載鉅星智控底盤、主動預瞄多腔空懸及乾坤掉頭等。
新產品方面,廣汽傳祺首款高階智駕車型傳祺S7全球首次亮相;與華為聯合創“新”計劃的首個成果1 Concept概念車亮相。“明年將是廣汽傳祺的產品大年,除傳祺S7外,還將推出3款高階智駕車型,涵蓋轎車、SUV和MPV全品類。”黃永強補充道。
在廣汽“自研+合作”雙輪驅動下,傳祺S7在智能化上采取合作模式。智能座艙搭載高通8295芯片,融合科大訊飛AI大模型;在端到端高階智駕能力上,配備華為最頂尖的智駕系統;此外,還與華為開啟超充網絡生態領域合作等。
另在核心三電和底盤上,則主要靠自主研發,眾所周知,廣汽在底盤和造車品質上,位居自主品牌前列。傳祺S7不僅擁有同級最高車身、最大輪胎和最大離地間隙,還會搭載基于自主研發的EV+新能源平臺“三電”系統和全新四驅系統,整體續航能力超1000km,并可實現20min充電80%。
古惠南:埃安三龍齊發,昊鉑重塑豪華
自成立以來,廣汽埃安連續多年年均復合增長率約120%,2023年純電汽車產銷量更是超過48萬輛,并在去年實現了單一品牌純電銷量全球前三的好成績,創造了累計銷量最快突破百萬輛的世界紀錄。
進入2024年后,廣汽埃安經過了大半年時間的調整,現已重回上升通道,并將迎來新一輪高速增長。在廣汽埃安總經理古惠南看來,廣汽埃安的每一款產品,都在改變著細分市場生態。
首先,埃安品牌三龍齊發,短短5個月就接連推出3款全球戰略車型,霸王龍第二代AION V和迅猛龍AION RT上市即熱銷,前者單月交付量突破9000輛,后者訂單超4萬輛;鸚鵡龍埃安UT迎來全球首發亮相,預計明1月開啟預售。
作為一款A級掀背轎車,埃安UT產品力在10萬元級價格區間實現“斷層式”領先。顏值出自廣汽米蘭工作室,有6種質感車色和3種內飾風格可選;擁有同級最長905mm后排腿部空間,同級最寬1330mm后排臀部橫向空間,440L三層后備箱。
在“看不到”的地方,埃安UT甚至做到了“安全溢出”,刷新多項同級唯一:同級唯一中歐“雙五星”安全車身,全球首創一體式高強度側圍;同級僅有V型腔體側氣簾,保護面積同級最大,遠超歐洲設計標準;全國首批具備翻滾保護功能的車型,同級僅有全系標配倒車AEB。
另在智能座艙上,埃安UT的表現也是鶴立雞群,不惜成本配備同級頂流14.6+8.8吋雙大屏,同級率先兼容HiCar、CarLink和CarPlay三大手車互聯生態。截至目前,埃安品牌高階智駕體驗覆蓋人群超11萬,是過去五年的4倍。
其次,昊鉑品牌推出重磅新品,首款豪華智能旗艦SUV——昊鉑HL全球首發亮相。目前,昊鉑品牌已經進入主流高端品牌圈層,昊鉑HL更是從豪華端、動力端和智能端上,直接對標邁巴赫,進一步帶動了昊鉑品牌的向上發展。
燃油車時代誕生了眾多頂級豪華品牌,如勞斯萊斯、阿斯頓?馬丁、賓利、邁巴赫、法拉利、邁凱倫、蘭博基尼、布加迪和帕加尼等;新能源汽車時代,中國既已坐擁全球最大市場,是否也能誕生出代表全球汽車產業最高端制造水平的超豪華車呢?昊鉑HL的出現,或將重塑全球豪華車市場格局。
如何避免消費者只能在豪華與智能之間二選一?如何既能站在新能源汽車時代之巔,又能繼承百年汽車工業技術積淀?昊鉑HL生動詮釋了:豪華不再是高科技堆砌的快消品,而是跨越時代的科技品與藝術品;豪華不僅要擁有極致的設計美學和極致的智能科技,還要擁有極致的工藝、材質與品質。
昊鉑HL由國際頂尖設計大師原創打造,采用至臻豪華“陸地游艇”造型;擁有車長5126mm、軸距3088mm的“奢華會客廳”,行業首創雙零重力灣流座椅,同級唯一從背到腿18點按摩;行業領先的主動RNC降噪技術,使車內噪音降低2.7dB以上;搭載最新一代智慧數字底盤,標配空氣懸掛及CDC(電磁減震)數字底盤,超級魔毯懸掛融合激光雷達;巨幕影院座艙ADIGO SPACE 6.0,雙17寸巨幕屏,行業領先的24通道奢華音響。
智駕方面,昊鉑品牌也已進入第一梯隊。2024年6月,成為全國首批獲得L3自動駕駛準入試點公示品牌;9月,ADiGO PILOT 3.0 端到端AI算法再突破;11月,昊鉑HL率先應用高階智駕ADIGO PILOT 4.0,搭載NVIDIA DRIVE AGX Orin智駕芯片,城市NDA、高速NDA與自動泊車全面融合。
實際上,不管是埃安品牌還是昊鉑品牌,都已掌握大量首創、獨有且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憑借全球首個1000km續航、全球首個5C閃充、全球第一12kW/kg電機功率密度、全球首次實現電池整包槍擊不著火以及全球首個量產納米晶-非晶超效電驅等先進技術,廣汽埃安EV產品銷量穩居全球前三。
同時,背靠廣汽十余年增程技術積淀,昊鉑HL還將推出增程版車型。其中,純電版搭載全球首款3萬轉每分鐘非晶電驅,實現750km超長續航,充電5min續航265km;增程版擁有超350km純電續航,綜合續航超1200km;純電版和增程版雙電系統均運用800V的5C超充和無感啟動技術。
無論是埃安品牌三龍齊發,還是昊鉑品牌新品推出,都還只是廣汽埃安第一波王炸,其手上還有更多的王牌沒有打完。按照明年規劃,除昊鉑HL外,埃安品牌和昊鉑品牌至少還有3款新車推出,涵蓋純電和增程,有望帶動廣汽埃安銷量再創新高。
此外,廣汽埃安與滴滴合作的L4級Robotaxi將在2025年大規模量產,實現L2-L4級全面落地;國際化將成為廣汽埃安全新增長極,2025年實現海外市場銷量翻倍;純電、增程和插混多能源路線,將成為廣汽埃安下一輪市場爆發新引擎。
大變局下的變與不變
“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來形容汽車行業,我覺得非常貼切、精準。”對于未來趨勢變化,馮興亞認為有其可預測的一面,也有其不可預測的一面,但總體判斷是,大格局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首先,新能源汽車繼續增長、傳統燃油車仍具有一定市場份額不會改變。整個行業都正處于向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關鍵時期,廣汽會積極布局旗下各整車品牌,推出多款重磅車型搶占市場。
其次,合資品牌與自主品牌在一定比例范圍內長期存在不會改變。自主品牌雖然在智能網聯及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著先發優勢且保持暫時領先,但仍不可大意、不能掉以輕心,因為合資品牌在電動化和智能化轉型上也都有著很大投入,未來投入會進一步擴大。
最后,智能化“下半場”還有很多空間可以挖掘。“不論是產品體驗的領先性,還是技術能力的領先性,廣汽都要在2027年進入全球第一陣營。”馮興亞指出,廣汽堅持“自研+合作”兩條腿走路,除投資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等科技公司、加強與華為全方位戰略性合作外,還應在核心技術上自主可控。
“改革是面向全行業的,由于每個企業出現危機的時間節點不同,改革的表現形式也會不同。”馮興亞強調,廣汽三年“番禺行動”的發布,就是應對大勢和經營狀況所做出的全面且徹底的改革。